你好,欢迎来到农达网! 我的农达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夹
玉米/水稻
当前位置 > 首页 > 农粮信息 > 经济政策

一号文件解读│玉米“减损增供”亦可行 分享到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2024-02-18 08:10

玉米堆2.jpg


【主要观点】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二条提出“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玉米作为东北主产区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每年外运量超过5000万吨。提升本地加工能力,使更多的玉米在产区进行加工,同时以半成品甚至成品来进行外运,从根本上减少损失是最切实有效增加供给的方法。

  国内粮食种植结构尤其是稻谷、小麦、玉米以及大豆的种植面积在经过数年的调整、均衡之后,玉米面积整体已经开始趋于稳定,新年度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上以稳为主,产量的提升空间主要落在提升单产之上。

  近年来玉米在国内自身供给存在缺口的前提下,小麦和稻谷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内贸补给角色,近两年二者的替代量保守估计在6000万吨以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客观上也就是提升了小麦市场的价格重心,考虑到其与玉米之间的替代关系和联动效应,玉米的价格重心势必会跟随调整。

  文件第十二条提出“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玉米作为东北主产区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东北三省一区每年整体外运量超过5000万吨,占比将近一半。

  提升本地加工能力,从传统的“卖原料”部分转向“卖成品”,提高产品工业附加值。一来解决产区粮源供给尤其是新粮上市初期供给阶段性“冗余”的难题,二来在产区创造更大的生产价值,进而为推动产区经济发展、人均收入乃至于GDP增值作出有效和有力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旦在产区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玉米产能增长,其对于产区的玉米价格乃至玉米加工产业链都将形成促进发展的效应。产区的终端多了,其对于产区原料市场来说,玉米好卖了,价格也更加理想了,种植收益增长将推动种植积极性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此外,从减损的角度来看,更多的玉米在产区进行加工,同时以半成品甚至成品来进行外运,原本庞大的粮食运输带来的损耗也将因此大幅削减,客观上也增加了粮食自身的供应能力。可以说,从根本上减少损失是最切实有效增加供给的方法。

  整体来看,中央一号文件虽然直接提及玉米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多,但无论从提升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种植者收益和积极性以及跨省补偿机制等诸多方面来看,其对玉米市场价格均将起到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